辛文静 :遵循新时代要求 提高新闻舆论“四力”
发布时间:2024年4月30日

平顶山日报    2024年3月1日

202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调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加快媒体融合,扩大主流媒体传播力

传播力是把新闻舆论信息传递扩散出去的能力,也是增强引导力、影响力和获得公信力的前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媒体融合”概念以来,我国的媒体融合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在不断探索,持续推进。新形势下要构建全面立体的深度融合体系,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网络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做到精准有效的传播。目前,互联网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圈层效应,相同价值取向的人会在某个平台聚集,同时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已逐步进入新阶段,想要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构建全面立体的深度融合体系。主流媒体要做的就是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开通新闻网站、客户端,实现主流舆论全媒体化,扩大主流舆论覆盖面与影响力。备受欢迎的官方媒体“共青团中央”正是全平台传播的优秀范例。共青团中央先后在微博、微信、知乎、B站、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有效打通了网上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各个圈层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共青团中央借助传统媒体权威性强的优势,加之新媒体传播性广的优势,极大提高了舆论传播的辐射力。提升主流媒体舆论传播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其中人才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青年人才,打造一支具有高敏锐度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同时,以大数据、区块链等为支撑,提高新闻生产力,促进传播格局转型升级,依托算法对受众的关注热点、兴趣偏好、接受习惯等信息精准掌握,提升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注舆情动态,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

引导力是新闻舆论引领和疏导舆论朝着预期方向运动发展的能力。导向正确是新闻舆论引导的首要前提,必须保障新闻舆论引导的方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今中国舆论场规模巨大,信息浩如烟海,舆情瞬息万变,在把好“定盘星”的同时,必须实时关注舆论场的动态与演变特征,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地方主流媒体可以依托当地大数据中心等资源,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和引导机制,掌握动态、分析热点、准确研判,保障舆论引导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以正面报道为主,坚守舆论主阵地。主流媒体在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时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做到正向传播,要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要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提高引导效能。传统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时习惯采取生硬灌输的方式,为了说服公众去讲道理、摆事实,招致公众反感。要用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引导,因人因事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引起公众共鸣。

遵循新闻规律,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

影响力是新闻舆论触动乃至改变用户思想、行为、态度等的能力。如同舆论导向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样,新闻舆论的影响也有正面与负面的区别。一般而言,公众接收到信息后并不会被动全盘接受,而是首先对信息进行情感喜好上的甄别,这是公众对新闻舆论影响力在趋避之中展现的态度。同时,公众受到舆论的影响也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接受媒体舆论影响的现象很常见,但被动接受舆论影响的公众也不在少数。主流媒体应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产出更优质的新闻内容。内容作为新闻舆论产生的基石和关键因素,需要相关从业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遵循传播规律,坚守原则,用更优质的内容感染公众。

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主流媒体公信力

公信力是新闻舆论能否赢得公众认可所具备的能力,是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认可和肯定,是新闻机构安身立命的保证。缺乏公信力的媒体,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一定会大打折扣。公信力的核心在于信,和做生意讲诚信一样,任何人、任何机构如果不讲诚信,想要获得他人信任就无从谈起。因此,主流媒体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取得公众的信任,营造长期良好的正面形象,做到舆论公开透明,保障民众知情权。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发布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对新闻涉及的信息多源求证、反复核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服务地方治理。

融媒体时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是群众的期盼,是时代的需要。主流媒体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迎难而上,为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舆论支持与精神力量。

(作者辛文静为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教师 )

 

供稿:科研管理部

Copyright ©2017 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豫ICP备17005260号-1
主办单位: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龙翔大道与长安大道交叉口向西800米路北;邮编:467000;电话:0375-2661123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