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发表时间:2022.08.31                      来源:平顶山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历史观,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10年既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各项成就在量上的积累,更是在质上的跃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思想新高度。正是在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同样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10年,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有力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新时代用以往无可比拟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绘就了改革开放的“百花争艳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此,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等巨大成就,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现在,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赶考之路,中华民族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经彪炳史册,其里程碑意义也必将砥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岳泽楠为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教师)


 

供稿:理论研究室

Copyright ©2017 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豫ICP备17005260号-1
主办单位: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龙翔大道与长安大道交叉口向西800米路北;邮编:467000;电话:0375-2661123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61号